
联系人:王经理
电话:8888-8888-888
传真:
手机:18888888888
邮箱:
东南互保是指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期间,由英国首先出面倡议,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积极响应,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怀宣从中穿针引线,东南各省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维护南方各省原有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防止义和团和其他反帝斗争而共同承当相关义务,保护各自有关区域内的 中外商民、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两不相扰”所达成的谅解和推行的政策。这一历史事件在清末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护清廷统治:东南互保的达成对保全国力进而维护清廷统治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财赋全国第一的东南地区得以保全,就保住了清廷的半壁江山,使得清廷在“西狩”以后的一切供应,也主要依靠 东南地区。
削弱中央权威:然而,东南督抚的避战互保行为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其虚弱表露无遗,加速了清廷的“西狩”。此后,中央权威丧失殆尽,地方权力愈加膨胀,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半独立局面。
袁世凯势力的扩张:除袁世凯外的清廷武卫诸军在义和团运动与抗击八国联军中消耗殆尽,而袁世凯因参与互保运动,其势力得以保存并扩张。此后,清廷为了缓和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反而进一步壮大了袁世凯的势力,加速了清廷的灭亡。
保护地方稳定:东南互保的达成使得东南地区避免了兵祸,保全了民命,社会经济非但未受破坏,反而有很大的发展。例如,张謇的大生纱厂在互保期间迅速发展,其他如华兴面粉厂、保兴面粉厂等也相继兴起。
文化影响:因东南地区的稳定,大批文化人士也纷纷迁居上海,以此作为避难的场所。 如清末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严复就是在战乱中从天津南下上海的。
促进经济发展:互保期间,东南各省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从1901年到1908年,全国平均每年注册的工厂达21家以上,其中以南方为多。这些新办的企业为东南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列强经济实力的增长:虽然东南互保阻止了列强的南下蹂躏,但也使列强在东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未遭损失,而且有所增长。例如,长江下游的芜湖、九江等七口棉纱市场在互保期间的洋纱输入量有所增加。
加速义和团运动失败:东南互保的达成意味着北方的清廷和义和团再也得不到东南的支持。这使得列强可以倾全力对付清廷中枢,加速了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失败。
维护列强在华权益:东南互保维护了列强在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利益,使列强在这些地区的经济利益得到了保障。
综上所述,东南互保是清末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一件大事。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统治和东南地区的稳定,但也加速了清廷的灭亡和中央权威的丧失。同时,它也为列强在华的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应全面而客观。
一、事件背景:多重危机下的权力线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迅猛发展,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严重冲击了列强在华利益。与此同时,八国联军以义和团之名悍然侵华,战火在北方熊熊燃烧,将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进一步推向崩溃的边缘。彼时,东南地区因洋务运动多年的深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像江南制造局、汉阳铁厂等近代工业企业,成为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堪称国家命脉所在 。
然而,清廷在复杂局势下发布的《宣战诏书》,要求全国上下一致参战。这一命令在东南地区督抚眼中,无疑是将富庶的东南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直接威胁到当地的稳定与繁荣。刘坤一、张之洞等督抚清醒地认识到,以当时的国力与列强全面开战,结果必然是“战必亡国” 。而列强方面,尤其是在长江流域拥有巨大商业利益的英国等国,也十分担忧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利益受损。仅上海一地,年贸易额就高达1.2亿两白银,一旦卷入战火,损失将难以估量。
这种中央权威在混乱局势下的失控、地方自保的迫切需求以及列强维护自身利益的诉求,形成了“三重压力”,共同催生了东南互保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与机制。
最新视角:高全喜(2018)从政治宪法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东南互保是“中国早期现代国家构建的尝试” 。在他看来,东南互保所签订的相关协议具有“准国际法条约”的性质,这一性质突破了传统的朝贡体系,构建起了中央—地方—列强的“三角博弈”结构,为理解晚清时期的政治格局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
东南互保并非简单的单一协议,而是一个包含了《东南保护约款》(1900.6.26)、各省独立行动以及列强默契配合的复合体系。其核心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交折冲:盛宣怀凭借其特殊身份与地位,积极串联上海道台余联沅与列强领事展开谈判。在谈判中,中方承诺“保教护商”,即保护外国传教士和商业贸易的安全,以此换取列强不派兵南下的承诺 。这一外交努力避免了东南地区直接遭受战火侵袭,维持了地区的相对和平。
军事自保:张之洞积极编练自强军,并对长江进行封锁,防止北方战乱波及南方;袁世凯在山东则大力义和团的渗透,确保山东地区的稳定。他们通过这些军事行动,形成了事实上的“武装中立”,在混乱局势中为东南地区筑起了一道军事防线。
经济维稳:在互保期间,东南地区努力维持海关的正常运作,1900年江海关税收不仅未减,反而增长了5% 。同时,对民族资本也给予了有力保护,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在这一时期就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得以继续发展,为东南地区的经济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新发现:根据台北“中研院”档案显示,日本外务省曾密电指示驻沪领事“默许互保以牵制英国” 。这一史料揭示了列强之间复杂的利益博弈,以及这种博弈如何深刻影响了东南互保事件的发展走向,让我们看到在东南互保的背后,不仅仅是中外之间的矛盾与妥协,还有列强内部的争斗与制衡。
- 中央权威瓦解:地方督抚公开违抗圣旨,如李鸿章直言“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这一行为使得清廷的威信扫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急剧下降。1901年后,袁世凯编练北洋新军、张之洞控制汉阳兵工厂,军事权力逐渐地方化,地方势力进一步崛起,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 法统观念颠覆:湛晓白(2022)指出,东南互保使传统的“忠君”观念逐渐让位于“保境安民” 。这种观念的转变为辛亥革命时期“各省独立”提供了合法性先例,从思想层面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以及国家治理的模式。
- 经济发展失衡:东南地区在1900 - 1905年间GDP增长了18%,而北方由于战乱影响,经济下降了23% ,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东南地区的经济优势得以巩固和扩大,而北方经济则陷入困境,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社会阶层变动:新兴工商阶层如上海总商会等开始积极参与地方治理,推动了“绅商共治”模式的形成 。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士大夫对地方治理的垄断,新兴阶层在政治舞台上逐渐崭露头角,改变了社会的权力结构,促进了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民国时期,东南互保成为各派势力争夺的“符号资源”,被赋予了不同的政治意义:
- 联省自治派:他们援引东南互保为“地方分权”的历史依据,在1920年湖南省宪运动中,试图以此为理论支撑,推动地方自治,削弱中央集权,构建新的政治秩序 。
- 中国:早期从革命的角度批判东南互保的“妥协性”,认为其是对帝国主义的让步。但在抗战时期,基于民族利益和现实需求,重新评价其为“保护民族经济”的务实策略 ,肯定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 汪伪政权:1940年,汪伪政权鼓吹“东南互保精神”,试图将其歪曲为“中日提携”的历史依据,为其卖国求荣的行为张目 。但这一荒谬的解读遭到了史学界的集体驳斥,凸显了历史记忆在政治斗争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记忆史视角:景凡芮(2022)运用报刊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申报》重提东南互保达47次 。这一现象揭示了历史记忆在特定历史时期可以被激活,成为反帝动员工具,体现了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历史记忆来推动社会变革。
全球史比较:加州大学王笛(2024)将东南互保与同期印度土邦自治、奥斯曼帝国地方分权进行对比 ,提出了“非殖民化过渡中的地方主义”理论框架。从全球视野出发,为理解东南互保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使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认识东南互保的本质和意义。
数字人文研究:清华大学团队借助GIS技术还原互保期间列强军舰动向 ,研究证明英国远东舰队“不南下”承诺实质受制于南非布尔战争的牵制。这一研究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出传统研究难以发现的历史细节,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深化了我们对东南互保事件的理解。
- “爱国vs.卖国”之争:传统史观从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角度出发,批评东南互保“分裂国家” ,认为其违背了中央的统一指挥,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然而,新研究则从战略角度强调其“以空间换时间”的价值,如保全汉阳铁厂等重要工业基础,为日后抗战储备了工业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 现代性悖论:高全喜(2018)指出,东南互保既依赖列强的“契约精神”,试图通过与列强签订协议来维护地方稳定;但同时又强化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一现象折射出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复杂困境,即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在与外部势力合作的同时,保持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东南互保已远远超越了单一历史事件的范畴,成为解读晚清民国政治转型、中央地方关系嬗变乃至全球殖民体系变动的关键节点。最新研究显示,其遗产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从“一国两制”的灵活实践,通过赋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与稳定发展,到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战略,强调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均可窥见东南互保历史基因的延续。正如湛晓白所言:“当我们在讨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时,不应忘记120年前那群在黄浦江畔艰难求存的地方精英——他们用实用主义智慧,在帝国废墟上点燃了现代中国的星火 。”他们的探索和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紧密联系。
^1: 湛晓白,景凡芮.清末民国时期有关“东南互保”的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2.
^2: 高全喜.新制起于南国:政治宪法学视野下的“东南互保”.学术月刊,2018.
^4: 东南互保:晚清变局下的地方与中央博弈及影响.历史研究,2025.
^8: 读史:东南互保——地方与中央的权力博弈.中国史研究,2024.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两国之间大宗商品的贸易流向正逐渐发生变化:以大豆为例,分析人士指出,巴西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大豆种植户警告,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
“代购中国货”火了,美国网友纷纷求购中国商品,“离境退税”让民众开始算账
据中国蓝新闻报道,随着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额外关税达到145%,许多美国网友开始讨论“打飞的去中国代购商品”的可能性,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近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被问到有关美国和世贸组织关系的问题时,笑谈这是一个“五年来一次”的问题。记者:“(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提出动议,要求特朗普政府让美国退出世贸组织,美国现在还在“船上”吗?如果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如何继续运作?
玩具业是美国遭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指出,对中国生产的玩具加征高额关税,意味着曾经物美价廉的玩具将变成“奢侈品”。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进口了价值177亿美元的玩具,其中75%来自中国。
京东:有平台强迫外卖员“二选一”,接京东平台秒送订单将被封杀,奉劝某平台好自为之,京东将给予被封杀骑手足够单量,对超时20分钟以上的外卖全免单,优先为骑手的对象安排工作。(剪辑:鲲鹏)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是否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山西“订婚案”审判长答问 处女膜未破裂是否影响罪的认定?处女膜状况不能证明是否发生性行为 处女膜状况不能作为认定或否定罪行的依据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法院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有哪些?#媒体精选计划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美国特朗普政府以所谓“让制造业回流美国”为名大打关税战,引发美国内外普遍批评。几次三番对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更是让美国农业界、商界、工业界、政界甚至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艺界感到混乱和恐慌。